【精彩论文】基于改进旋转门算法的变电站数据压缩存储方法
基于改进旋转门算法的变电站数据压缩存储方法
于洋1, 章昊1, 王同文1, 汪伟1, 边瑞恩2, 罗念华3
(1.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22; 2. 上海交通大学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上海 200240; 3.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1102)
引文信息
于洋, 章昊, 王同文, 等. 基于改进旋转门算法的变电站数据压缩存储方法[J]. 中国电力, 2023, 56(6): 202-208.
YU Yang, ZHANG Hao, WANG Tongwen, et al. Substation data compression and storage method based on improved revolving door algorithm[J]. Electric Power, 2023, 56(6): 202-208.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改进旋转门算法的变电站数据压缩存储方法,通过引入自适应变频数据存储策略、动态调整门限值策略和异常点记录策略提高算法精度,为5G等新型技术背景下变电站历史数据压缩存储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旋转门算法是一种线性拟合有损压缩算法,通过不断地构造平行四边形来选择保存的数据,只存储落在平行四边形之外的数据,不保存平行四边形之内的数据,其原理如图1所示。图1中a点是第1个压缩段的第1个数据点,在距离a点上下各为E(门限值)的坐标处有2个支点,从这2个支点穿过a点和b点构造平行四边形,该平行四边形包含a点和b点,这意味着a—b不是压缩段,这一段压缩尚未结束,继续依次考察a—c、a—d构成的平行四边形是否包含各点,发现2个支点穿过a点和d点构造的平行四边形不包含c点,则a—c是第一个压缩段,保存a点和c点,丢弃b点,第2个压缩段从d点开始,以此类推,直到遍历完所有数据点。
图1 SDT算法原理
Fig.1 Principles of the SDT algorithm
门限值E是SDT算法的唯一参数,其值的选取直接决定了压缩效果。当E值增大时,平行四边形面积增大,包含的数据点更多,这意味着丢弃的数据点更多,压缩比增大,但压缩误差也同步增大;当E值减小时,平行四边形面积减小,包含的数据点更少,这意味着丢弃的数据点变少,压缩比减小,但压缩误差也同步减小。实际应用时需要在压缩比和压缩误差之间综合权衡,找到合适的平衡点。
根据SDT算法思想,本文引入了自适应变频数据存储策略,基于存储数据点的数值变化幅度动态地调整存储间隔时间,在一定时间内数据变化越平滑,存储间隔时间越大;数据变化越剧烈,存储间隔时间越小。
设存储时间间隔为 Δt ,最小存储时间间隔为 Δtmin ,第n次存储的存储时间间隔为 Δtn ,若当前待存储数据在旋转门算法平行四边形范围之内时,快速增大存储时间间隔,即
当 ΔD>M 时,视 Dn 为异常值,算法压缩存储 Dn 并在不开始新压缩段的前提下继续存储数据。
变电站数据从装置采集、上送到SCADA系统接收、解析、存入实时库、历史库长期存储的信息流如图2所示。首先,变电站内各个装置通过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等各类传感器采集数据,以数据报文的方式传输给SCADA系统前置模块,这些数据主要是遥信、遥测、遥调、遥控等,也被称为“四遥”;其次,前置模块接收到数据报文后进行解析,通过基于消息总线的消息机制向实时库应用程序分门别类地发送数据信息,实时库区分存放“四遥”数据,站内监控画面上动态展示的数据源通常为实时库数据;最后,实时库应用程序向历史存储应用程序通过消息机制推送数据。本文提出的基于改进SDT算法的变电站数据压缩存储方法正是适用于最后一个历史库长期存储环节,在长期数据存储时提高压缩比,节省存储空间。
图2 变电站数据信息流
Fig.2 Substation data flow
本文提出的基于改进SDT算法的变电站数据压缩存储算法流程如图3所示。
图3 基于改进SDT算法的变电站数据压缩存储方法流程
Fig.3 Substation data compression and storage method process based on improved SDT algorithm
衡量压缩算法优劣的指标主要包括压缩比、压缩误差、压缩和解压缩时间。设原始数据文件占存储空间大小为m,压缩后文件占存储空间大小为p,则压缩比S为
各算法的综合性能比较如表1所示。由表1可以看出:1)原始SDT+策略1、原始SDT+策略2、原始SDT+策略3的压缩比S明显优于原始SDT算法,验证了3种策略均可以有效提升压缩比,节省存储空间;2)本文改进SDT算法的压缩比S显著优于其他算法,验证了3种策略的组合效果在压缩比提升上优于单一策略;3)原始SDT+策略2、原始SDT+策略3算法的相对压缩误差R显著优于原始SDT算法,说明策略2、策略3可以有效减少压缩误差,原始SDT+策略1的相对压缩误差R比原始SDT算法大,可能是因为存储时间间隔减少,丢失了一部分原始数据,这部分数据通过线性插值的方法还原,牺牲了一定压缩精度,但极大地提升了压缩比;4)本文改进SDT算法的压缩比S和相对压缩误差R优于原始SDT算法,说明本文算法可以有效提高原始SDT算法的压缩精度和压缩比,验证了调整策略的有效性和合理性;5)3种单一改进策略均减少了每日数据平均压缩和解压缩时间,说明每种策略都可以提高算法的时间性能;6)本文改进SDT算法的时间性能优于单一改进策略的算法时间性能。综上所述,本文改进SDT算法通过引入3种策略,相比原始SDT算法,同时有效地提高了压缩比、压缩精度和算法的时间性能,验证了本文算法的有效性。
表1 各算法性能比较
Table 1 Comparison of algorithm performance
各算法对物理数据压缩性能的比较如表2所示,在表2中,S(P)、S(Q)、S(U)、S(I)分别为对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电压、电流的压缩比,R(P)、R(Q)、R(U) 、R(I)分别为对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电压、电流的相对压缩误差。各类数据的存储时间间隔和门限值E不同。由表2可知,各类别数据的算法性能结果相似,没有明显的差异,本文改进SDT算法在各类别数据的压缩性能均优于原始SDT算法,验证了本文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表2 各算法对物理数据压缩性能的比较
Table 2 Comparison of physical data compression performance of various algorithms
作者介绍
于洋(1986—),男,通信作者,硕士,高级工程师,从事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研究,E-mail:yuy0@ah.sgcc.com.cn;★
章昊(1975—),男,高级工程师,从事电力系统自动化研究,E-mail:zhangh6314@ah.sgcc.com.cn;
★
王同文(1981—),男,博士,高级工程师,从事电力系统自动化研究,E-mail:wangtw1259@ah.sgcc.com.cn;★
汪伟(1985—),男,硕士,高级工程师,从事电力系统自动化研究,E-mail:wangw2038@ah.sgcc.com.cn往期回顾
◀【精彩论文】基于EFPI的数字配电网超声检测传感器◀【精彩论文】基于虚拟上下限曲线的电压暂降防治指标◀【精彩论文】基于模糊Petri网的配电网工程偏差指标诊断◀【精彩论文】新型电力系统下电网企业有效资产运营效率评估◀【征稿启事】“分布式智能电网的规划、运行和电力交易”专栏征稿启事◀【征稿启事】“新型能源体系下电碳协同市场机制及优化运行”专栏征稿启事◀【征稿启事】“面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清洁高效发电技术”专题征稿启事◀【征稿启事】“新型电力系统低碳规划与运行”专栏征稿启事
审核:方彤
根据国家版权局最新规定,纸媒、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转载、摘编《中国电力》编辑部的作品,转载时要包含本微信号名称、二维码等关键信息,在文首注明《中国电力》原创。个人请按本微信原文转发、分享。欢迎大家转载分享。